4、相對的均衡與絕對不對稱
對稱與均衡是傳統(tǒng)版式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對稱具有平穩(wěn)、嚴肅與莊重感。
均衡是一種等量不等形的對稱,它給對稱增加一定的動態(tài)。均衡與對稱都很有次序美感,卻不免呆板、索味。因而現(xiàn)代設計突破了絕對平衡與絕對對稱的束縛,既注重對稱與均衡的基本法則,又講究相對均衡與絕對不對稱。從而大大增加了版面的動勢與變化。
5、漸變、羽化、結集(密集)
這些也都是現(xiàn)代平面構成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計算機造就的獨特的視覺效果。漸變是基本形逐漸的、有規(guī)律的循序變化。羽化是邊緣線模糊化。兩者都以節(jié)奏、韻律、自然取勝。在版面中,漸變和羽化大都用在改變底網、修飾字體等。
結集則不完全是平面構成的內容,繪畫中的“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也是一種“結集”。版面中的結集,主要是作為一種構圖方式,它不僅有一種均衡感,同時又能形成視覺的中心點。
6、張力效應
現(xiàn)代理念把力的物理概念引申到了視覺領域。所謂“張力”是指形式感對人的情緒的影響。傳統(tǒng)設計不使用“張力”概念,但形式感中“力”的趨勢是存在的。如訂口邊比切口邊窄,使版面形成向心力,以及對稱、均衡等都是力感?,F(xiàn)代設計和其它各類現(xiàn)代藝術差不多都講“張力”,并不是為了一個新名詞,主要是強調建立一種新的次序感。前面提到的“相對的均衡與絕對不對稱”、錯視、變異、漸變、結集等都是一種新的張力效應。如同平面設計一樣,近年不少裝幀藝術家開始注意點、線、面的排列、組合、交叉、錯綜等所帶來的或激蕩、或寧靜、或歡愉、或憂愁等的情緒感受。
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只能算用以窺見近年版面創(chuàng)新之一斑,難免掛一漏萬,裝幀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的新經驗其實遠不止這些。這些經驗對于觀察今后版面藝術的走向和指導今后的設計實踐,都是不無裨益的。
這里特別向“上海商報”“青年視覺”“動力派雜志”等編輯、設計者致謝,這些刊物很好地體現(xiàn)了當今國內版面設計的新觀念、新形式。為了分析論證本文應用了其中某些版面,敬請鑒諒。
最后真誠地感謝上海大學機電學院包裝工程金國斌教授所給予的指導。
(作者/錢永林)
摘自<中國包裝>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