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圖形要素
包裝設計是通過商標、色彩、圖形、文字及裝飾等形式,組合起一個完整的視覺圖形來傳遞商品信息的,從而引導消費者的注意力。設計者借助設計因素所組合的視覺圖形,應當以圖形的寓意能否表達出消費者對商品理想價值的要求來確定圖形的形式。也就是依靠圖型拱托感染力[2]。當設計者選擇圖形的表現(xiàn)手法時,無論采用具象的圖形、抽象的符號、夸張的繪畫等,都應考慮是否能夠創(chuàng)造一種具有心理聯(lián)想的誘導效果。要做到設計的圖形具備說服力,在圖形的素材選擇與具體表現(xiàn)時應注意:
1)主題明確。任何產(chǎn)品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語言、設計前應為其確定一個所要表達的主題定位。它可能是商標,也有可能是產(chǎn)品、消費者或有寓意的圖形。這樣,才可以清晰該商品的本質特征與同類產(chǎn)品相區(qū)別。
2)簡潔明確。在設計中針對商品主要銷售對象的多方面特點和對圖形語言的理解來選擇表現(xiàn)手段。由于包裝本身尺寸的限制,復雜的圖形將影響主題的定位。所以,采取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方法運用圖形,便可更加有效的達到視覺信息傳遞準確的目的。
3)真實可信。在圖形的選擇與運用上的手法很多,但關鍵的問題在于圖形不能有任何欺騙的導向。帶有誤導行為的圖形可能會短時讓消費者接受,但不可能長久的保持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只有誠實才能取得信任,信任是產(chǎn)品與消費者溝通的感情基礎。
4)獨特個性。商品有了獨特性才有了市場競爭力,包裝有了獨特性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所以,在設計圖形的選擇與表現(xiàn)過程中,體現(xiàn)圖形的原創(chuàng)性語言,是包裝設計成功的有利保證。
1. 4 文字要素
向消費者解釋商品內容最為直接的手段就是文字。包裝上的文字通常要表現(xiàn):
商標名稱、商品名稱、單位質量與容量、質量說明、用法說明、有關成份說明、注意事項、商品廠家的名稱和地址、生產(chǎn)日期和其它文字介紹等。設計者在這方面所要發(fā)揮的作用,就是如何使這些說明文字能夠有效、準確、清晰的傳達出去。從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上還要達到易讀、易認、易記的要求。一般說來,包裝上的文字,除了商標名稱以外,其它所有的文字主要是本著迅速向消費者解釋商品內容的原則來安排和選擇字體。文字的字體設計在包裝裝潢中應遵守以下的原則:
1)按文字主次關系有區(qū)別的設計;
2)加強推銷的重要性,考慮銷售地區(qū)的語言文字;
3)不應因為文字的識別特性,而忽略其視覺造型的表達能力;
4)美術字與印刷字的區(qū)別與運用;
5)文字造型審美性的鑒別能力;
6)服從產(chǎn)品的特性并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字體設計在包裝裝潢中,要求既簡明又清晰,同時還要有利于消費者的識別,以及排列、布局、大小,裝飾等因素在字體設計中的重要性。
1. 5 造型要素
由于產(chǎn)品的本身差異,使得包裝設計中的造型呈現(xiàn)出多樣性。從結構成份與應用范圍等方面區(qū)別,包裝的造型設計( 或容器造型設計)必須從生產(chǎn)者、銷售者、消費者3 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包裝的造型設計目的,主要是創(chuàng)造一種特殊的個性,在貨架陳列中能突出并傳達商品,但包裝結構往往在技術上有幾方面的限制,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到:
1)材料的特性。如生產(chǎn)技術、紙張的限制、玻璃、塑料的可塑性等;
2)裝料生產(chǎn)線,即有什么樣的裝料設備;
3)封裝生產(chǎn)線,即有什么樣的封蓋設備;
4)標簽封貼生產(chǎn)線,即標簽封貼的材料和設備。當然還有市場因素,總的來說包裝結構設計取決于2 個方面,材料設備和市場。
由于造型多指立體設計因素,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對不同的體面、主次、虛實等加以分析,體現(xiàn)造型設計( 或容器設計)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同感受視覺、觸覺以及心理。造型設計作為包裝裝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現(xiàn)其自身價值的同時,還要與其它要素相協(xié)調。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造型與其它設計要素的主次關系;立體與平面的視覺效果相統(tǒng)一;包裝與容器造型的同一性;發(fā)揮造型與容器設計獨特的立體效果與觸覺感受;造型設計要滿足產(chǎn)品、運輸、展示與消費的要求。
2 結 語
設計從生產(chǎn)商到消費者之間都必須有最佳的視覺傳遞能力,設計必須能回答所有消費者愿意提出的信息要求和內容。
設計是信息傳達的工具,用最佳的信息傳達這種方法會有效的影響其功能[3]。設計不是單純的為了藝術,而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銷售機會。總之,造型作為包裝設計中一個組成部分,其設計的方法與表現(xiàn)的手段與其它因素不同,將商標、色彩、圖形、文字、造型等手段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才能創(chuàng)作出一件好的包裝作品。
作者:郄建業(yè)
(河北大學)
信息來源:《包裝工程》2005第3期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