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油墨泛色 現(xiàn)象及原因:油墨泛色即油墨色相改變,色澤發(fā)生變化,使印刷品失去應有的藝術價值,常見的有金紅泛黑、天蘭泛蘭、孔雀蘭和淡蘭泛黃。黃墨和透明黃色澤消失,以及半成品或成品堆放發(fā)熱引起的泛色。造成上述弊病原因是: (1)油墨顏料本身不穩(wěn)定。 (2)酸性藥水滲入油墨后泛色。 (3)氧化發(fā)熱反應。 處理方法: (1)油性金紅油墨使用時,顏料粉遇鐵產(chǎn)生化學反應,色相極易泛黑,改用樹脂性油墨,叫避免泛色現(xiàn)象。 (2)天蘭墨印在紙上幾天以后會泛紅,而且墨色看起來比原來深,這種現(xiàn)象要注意,在碰到大宗產(chǎn)品分批次印刷時,墨色的調制配方必須前后一致,不可隨意變動,以免造成產(chǎn)品色相不一致。 (3)孔雀蘭,淡蘭墨遇鉻酸水斗藥液,墨色極易泛黃,可改用白藥水。 (4)日光光照可使成品褪色,可在印刷好的紙面上光或貼膜解決。 (5)半成品或成品在堆放過程當中,易產(chǎn)生極大的熱量,其中間又缺氧,時間稍長,產(chǎn)品會發(fā)熱變暗,應以預防為主,產(chǎn)品堆放不宜過高,并應保證4-6小時通風一次,以加速紙張之間的空氣流動,幫助其擴散熱量并縮短氧化結膜的時間。 (6)減少使用鈷燥油(即402紅燥油),因為紅燥油受熱后容易使油墨的色相變暗。$分頁符$ 六、油墨透印 現(xiàn)象及原因:印件的油墨部分滲透到紙張背面,在紙張背面有明顯的印跡圖紋或有油漬,特別對需要雙面印刷的產(chǎn)品,危害性較大。影響產(chǎn)品的質量,造成產(chǎn)品印件透印,除了紙張本身太薄或具有透明度外,常見油墨透印的原因如下: (1)油墨太稀薄,含連結料太多,大量的連結料被紙張吸收并滲透到紙張的背面。 (2)油墨內(nèi)的不干性連結料太多,太多的不干性連結料會使紙張表面氧化結膜減慢,而滲透干燥加速,大量的連結料就滲入到紙內(nèi)而透印到背面。 (3)油墨印得過厚,干燥太慢,同樣使連結料大量滲入到紙內(nèi)而透印到背面。 (4)油墨中含有的油性顏料溶于連接料中,印刷過程中顏料跟著連結料一同透印到紙內(nèi)而透印到印品的背面。 處理方法: 如果在印刷的產(chǎn)品上已出現(xiàn)了透印,就沒有辦法補救,只有事先做好預防,杜絕透印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油墨內(nèi)適當加入0號調墨油,增加其粘力。 (2)不選用不干性的油料作連結料,并減少不干性或滲透性強的輔料的比份。 (3)提高油墨的色值,使印跡墨層減薄,并加速干燥。 (4)如顏料是油溶性的,最好改用樹脂型油墨印刷。$分頁符$ 七、印刷品光澤 現(xiàn)象及原因:印刷品是藝術復制的再現(xiàn),應色澤鮮艷,層次分明,有強烈的質地感,空間感和物質感,反之,印刷品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常見影響印品光澤的原因如下: (1)印刷使用低檔油墨,產(chǎn)品成色后光澤性差(低檔產(chǎn)品除外)。 (2)紙張表面粗糙,纖維間隙越大,對連結料的吸收能力也越強,油墨轉移到紙張后,連結料在未結膜的情況下,被紙張纖維吸收了大部分,剩下油墨的顏料顆粒附在紙張表面,因此使產(chǎn)品暗淡無光。 處理方法: 如何使印刷的產(chǎn)品有較好的光澤,實際操作經(jīng)驗告訴我們,印品光澤的獲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油墨本身的光澤是最基本的要素,在高檔精細產(chǎn)品印刷時,油墨要選擇高檔快干亮光油墨印刷,以獲得最佳光澤。 (2)印刷時在油墨中適當加入燥油,以幫助油墨表面的良好結膜,從而使產(chǎn)品獲得適當?shù)墓鉂?。要正確掌握紅,白燥油的性能和用量,選擇燥油的種類和用量對光澤有一定影響,402號紅燥油主要由荼酸鈷組成,催干作用是以表面氧化結膜為主,催干速度快,約為白燥油的23倍,一般在紅墨和黑墨中加放,中蘭和深蘭也可以用。特別是同一種印品的后幾色,若能最大限度地加放紅燥油,這對增加印品的光澤會有良好的作用。黃版作為第一色序時,不宜加放紅燥油,因為紅燥油的顏色會改變黃墨的色相,其次是黃墨量最大,過于干燥極易發(fā)生玻璃化現(xiàn)象。白燥油是鈷、錳、鉛的金屬鹽類的混合物,具有全面催干的作用,但是不及紅燥油強烈,正確地加入白燥油的用量對增加印刷品的光澤會有效果。 (3)給完工的成品表面上亮光油或貼膜。 油墨是通過顏料,連結料和附加劑混合研磨而成的結構復雜的膠體,其性質主要是由顏料和連結料的特性決定的。它通過揮發(fā),滲透和氧化結膜三種形式來完成印刷品印跡的干燥,作為印刷的主要材料,了解油墨組成,熟悉油墨的性能,正確掌握油墨的使用方法,是保證印刷質量的必要條件。 摘自:湖北知音印刷廠 王學鈺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