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面的討論中,即從歐洲最輝煌時期的文化藝術中,我們已經(jīng)很清楚地看到,歷史文化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地位。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的反思和重新傳承。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評價一件設計作品的價值,還是兩點——技術先進;文化豐富。所謂技術先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經(jīng)濟目的,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化豐富,則是體現(xiàn)社會審美觀的層次。在很多時候,文化含量還會給設計帶來難以估量的附加值。上面提到的,2003年上海家具展銷會上,一套仿制路易十四的臥室家具,為什么能夠賣到天價,是技術含量高?非也!是它的文化含量高帶來的附加值。
從歐洲最著名的雕塑、繪畫和設計作品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那些堪稱世界精品的,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藝術。所以,在歐洲的藝術寶庫中,那些世界大師的絕筆,大都取材于古希臘神話等歷史文化中。由此可以說,是古希臘神話造就了歐洲現(xiàn)代藝術;繼續(xù)引申,也可以說,是古希臘—羅馬文化造就了歐洲現(xiàn)代文明。這不是我們今天的發(fā)現(xiàn),而是古代先哲的高見。牛頓就說,我們比前人看得遠,是因為我們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F(xiàn)代歐洲人,就是站在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顛峰,創(chuàng)造了今天引以自豪的現(xiàn)代文明。
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列舉過很多歐洲著名的藝術設計作品,它們之所以成為世界著名藝術,除開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藝術造詣之外,更主要的是作品本身內(nèi)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如果沒有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它們的藝術價值,很可能就難以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我們再來看下面一些個案。
達·芬奇是世界著名藝術家,他的藝術成就,后人很難與之比肩。《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最著名的藝術作品之一,這幅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餐廳墻上的油畫,之所以非常著名,除開達·芬奇的藝術水平外,就是藝術大師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向人們傳達了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信息。作品使人們想起圣經(jīng)中有關猶大出賣耶穌的故事。在慶祝逾越節(jié)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頓晚餐。在餐桌上,耶穌突然感到煩惱,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其中的一個將出賣他;但耶穌并沒說他就是猶大,眾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大多數(shù)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耶穌卻顯得十分平靜,窗子外面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光環(huán)圍繞在耶穌的頭上。在耶穌右邊有一個黑暗面容,他朝后倚著,手里抓著一只錢袋,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錢袋里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畫面里的十三個人,神態(tài)各異,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副副難忘的神情。每當我們欣賞這幅著名藝術作品時,都會從門徒的神態(tài),以及由神態(tài)表現(xiàn)出的感情與性格中,解讀出種種新的含義,獲得許多過去不曾知道的歷史文化信息。
《自由領導著人民》是德拉克羅瓦反映1830年革命的作品,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chǎn)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自由女神裸露上半身,左手握槍,右手高舉三色旗,號召民眾前進;自由女神端整的面容與那一雙緊而豐滿的乳房,構成整幅畫面的重心,使得后來的欣賞者為之贊嘆不已。有詩人形容她的胸部是“極美、大膽、戰(zhàn)斗而高貴的”,自由女神的胸部是孕育革命的象征。這真正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偉大藝術創(chuàng)作。
作家大仲馬回憶到:“7月27日,我在阿爾戈橋那邊遇見了德拉克羅瓦,他對我指著那些只能在大革命的日子里才能看到的英勇戰(zhàn)士,大路上刀光劍影的場面使德拉克洛瓦感到極端的恐懼和不安。但當他望見巴黎圣母院上飄揚著三色旗時,激動不已,激情戰(zhàn)勝了恐懼,對最初使他畏懼的人民大加頌揚?!睌?shù)月后,畫家創(chuàng)作了一幅大型巨畫《光榮的三天》,以紀念1830年巴黎人民處決查理十世的那三天。
作品的感染力不僅僅止于此,而且還使人聯(lián)想起關于自由女神的種種美麗神話。據(jù)古羅馬傳說:羅馬人與鄰近的埃特魯斯城阿爾拜·隆格長期作戰(zhàn),雙方都疲憊不堪。兩個城市的長老議定進行決戰(zhàn),由羅馬人荷拉斯家族三弟兄在接受父親授予的武器時莊嚴宣誓:不是勝利歸來,就是戰(zhàn)死在沙場。畫面上表現(xiàn)的正是這一剎那。畫面上的氣氛是明確的:為了民族的存亡,為了拯救祖國,只有犧牲家庭和個人的利益。
《創(chuàng)造亞當》是米開朗基羅最著名壁畫《創(chuàng)世紀》中的重要部分?!秳?chuàng)世紀》是畫在西斯廷禮拜堂500平方米頂棚上的巨型壁畫。壁畫取材于《圣經(jīng)》中有關開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上帝區(qū)分黑暗與光明》、《創(chuàng)造日月與動植物》、《創(chuàng)造魚與海中動物》、《創(chuàng)造亞當》、《創(chuàng)造夏娃》、《墮落與亞當夏娃被逐出樂園》、《諾亞筑祭壇》、《洪水》、《諾亞醉酒》等。這幅巨型壁畫的魅力,不僅僅是它表現(xiàn)了人體的美,更是因為它把一個古老而又具有無限生命力的神話故事,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讓人們站在壁畫面前,聯(lián)想起“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聯(lián)想起人類起源的種種傳說……這幅巨型的壁畫得益于畫家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也得益于創(chuàng)造了古老神話的傳統(tǒng)文化和創(chuàng)造這文化的古代先民。
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于公元1501-1504年的《大衛(wèi)》(云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現(xiàn)收藏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還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征。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wèi)》將永遠在藝術史上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大衛(wèi)是圣經(jīng)中的少年英雄,后來成為以色列王,并使國家得到統(tǒng)一。以色列王掃羅在位時,非利士人進攻以色列,其中有一個巨人勇士哥利亞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大衛(wèi)見此情景,主動要求作戰(zhàn),并用智慧和勇氣殺死了哥利亞,保衛(wèi)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以大衛(wèi)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很多,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xiàn)大衛(wèi)戰(zhàn)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wèi)迎接戰(zhàn)斗時的狀態(tài)。在這件作品中,大衛(wèi)是一個肌肉發(fā)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zhàn)斗。大衛(wèi)體格雄偉健美,神態(tài)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xiàn)著外在的和內(nèi)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fā)出來。
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大衛(wèi)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更加挺拔有力,充滿巨人感。
園林藝術,是繪畫、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的集大成者。歐洲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園林藝術中,一直以體現(xiàn)歐洲古典主義藝術見長。一座園林,就是一部文化與藝術演繹的歷史。由著名設計師勒·諾特設計建造的法國凡爾賽宮苑,規(guī)模宏大,風格突出,內(nèi)容豐富,手法多變,最完美地體現(xiàn)了歐洲古典主義的造園風格。
凡爾賽宮規(guī)劃面積1600公頃,設有22個入口。宮苑建造長達26年之久。宮殿坐東朝西,建造在人工堆砌的臺地上,中軸向東西兩邊延伸。園林布置在宮殿的西面,近有花園,遠有林園。由宮殿眺望園林,視線深遠,循軸線可達8公里外的地平線,氣勢恢宏。國王林蔭道長330米,寬45米,林蔭道盡頭是著名的阿波羅泉池。泉池之后是壯觀的大運河,長1650米,寬62米,橫臂長1013米。運河既延長了中軸線,又解決了沼澤的排水問題。在水花壇的兩側還各有一座花壇。在凡爾賽宮國王林蔭道的兩側小林園中隱有14座小林園,各有不同的題材,別開生面的構思和鮮明的風格。
凡爾賽宮是作為綠色的宮殿和娛樂場來建造的,展示了高超的開創(chuàng)廣闊空間的藝術手法,不愧為歐洲園林巔峰之作。
英國的威廉山,最初是山地巴洛克風格園林。黑森親王卡爾去意大利旅行,非常欣賞那里的文藝復興花園,尤其是法爾尼斯莊園。回國后,他帶來了意大利建筑師古爾尼洛,讓他在卡塞爾以這種園林為藍本,設計威廉山園林,并于1718年建成。
園林的主軸線由山頂?shù)南ED大力神——海格利斯雕像一直延續(xù)到卡塞爾市區(qū),長達5公里,其中在園內(nèi)有2公里長,花園高差有300米,水沿著這條軸線從山頂逐級跌下,共600級,蔚為壯觀,后來只建了200級。軸線上設置了水劇場,雕塑等。數(shù)十年后,曾在英國工作過的施瓦茨考夫將自然式風格引入該園,建造了很多異國情調的點景物,包括一座中國風格的“木蘭寨”。
1785年以后,該園逐漸蛻變?yōu)轱L景式,除了那條巴洛克軸線還在外,其他地方諸多景觀已經(jīng)消失。但是,威廉山園林,依然是英國古典主義園林,體現(xiàn)著歐洲傳統(tǒng)文化精神。
布萊尼姆宮是1704年英國國王賜給著名將軍約翰·丘吉爾的官邸。嘉獎他在巴伐利亞打敗了路易十四的軍隊,取得了布萊尼姆戰(zhàn)役的勝利,封他為馬爾伯勒公爵,并將這座府邸賜給了他。布萊尼姆宮,是當時著名的建筑大師約翰·范布勒,于1705年至1722年間完成的一項杰作,這里的園林布局和建筑風格,都是為了體現(xiàn)馬爾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勛,幾乎囊括了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一切古典藝術。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就誕生在布萊尼姆宮,他是第八代馬爾伯勒公爵的孫子,他繼承了這個顯赫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度過了輝煌的政治生涯。溫斯頓·丘吉爾曾經(jīng)寫過一部關于他的家族的傳記。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成功地保衛(wèi)了英國,后來擔任英國首相,因而名垂青史。
我們上面舉證的個案,都無可辯駁地說明,歐洲的現(xiàn)代文明,與地中海的古代文明有著不能割舍的聯(lián)系,而作為創(chuàng)造這種文明不可或缺的現(xiàn)代設計,也與地中海文化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