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飲料、運動飲料、茶飲料……炎熱的夏天,琳瑯滿目的飲品擺滿了超市的貨架。消費者有時也鬧不清楚這些飲品是否真有廣告中宣傳的功效,一些號稱有提神、減肥功能的飲品是否能長期飲用,對未成年人究竟有無禁忌?從有關渠道獲悉,對飲料行業(yè)存在的此類問題,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已委托中國飲料工業(yè)協會、國家體育總局運動營養(yǎng)研究中心等機構對現行的飲料國際標準進行制定和修改,新的《飲料通則》將擇日公布。
據悉,《飲料通則》的草擬稿將飲料分為11類:碳酸飲料類、果蔬汁類、蛋白飲料類、包裝飲用水類、茶飲料類、咖啡飲料類、植物飲料類、風味飲料類、特殊用途飲料類、固體飲料類,其他飲料。可以發(fā)現,市場上比較暢銷的運動型飲料不在其中。業(yè)內解釋,除了這11類飲料外,草擬稿又單列出一個特殊用途飲料類,其中有三個分類,運動飲料就被涵蓋在里面,另外兩種分別是營養(yǎng)素飲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飲料。
據介紹,這次草案最受關注的有兩點:
一是在功能型飲料領域的。運動飲料是近兩三年火起來的飲料品種,可是原來的運動飲料標準制定于5年前,對于更多新型運動飲料產品的出現沒有充分預見,門檻偏低,很多條款已經不能適應實際情況。運動后需要補充多少種微量元素,劑量多少才是安全健康的,需要科學驗證用數據說話,不能讓廠家隨便亂來。
第二個亮點是,首次制定茶飲料標準。今年夏天,茶飲料的風頭已經蓋過了曾紅極一時的運動飲料。但是,不僅是我們國家,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茶飲料制定相關標準。目前,茶飲料國家標準內部征求意見稿已經出爐,按原料茶葉的類型,分為紅茶飲料、綠茶飲料、烏龍茶飲料、花茶飲料、其他茶飲料等;調味茶飲料分為果汁、果味、奶茶、奶味、碳酸、其他調味茶飲料。意見稿對茶飲料內的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質、果汁含量等指標做出具體規(guī)定,如果表明是“低糖”的,糖的含量每100毫升應不大于4.5克;如果標明是“無糖”的,糖含量應小于0.5%,果汁茶飲料、奶茶飲料也要標示果汁的加入量、蛋白質的含量。
共有 網友評論